5年之後,來到2022年,魯本奧斯倫交出新片《瘋狂富作用》,再下一城, 5年間的連續兩部作品皆獲金棕櫚。
還可留言與作者、記者、編輯討論文章內容。參考文獻:Comparative Effects of Low-Dose Rosuvastatin, Placebo and Dietary Supplements on Lipids and Inflammatory Biomarkers. J Am Coll Cardiol. 本文經家天使授權轉載,原文刊載於此 延伸閱讀 六個QA搞清楚高血壓、高血脂與中風之間的關聯 把握運動四大重點,擺脫「四高」帶來的疾病與死亡威脅 【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】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,每週獨享編輯精選、時事精選、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。
高血脂是造成腦中風、心血病的主因之一,然而造成高血脂的原因往往與生活習慣脫不了太大關係,近幾年保健食品的風潮崛起,有許多都標榜說能夠降血脂,但到底有多少功效,一直是個疑問,剛好有一篇最新的期刊文章去研究了這個問題,就讓小編把重點整理給大家吧。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。避免喝酒,因為飲酒會增加體內三酸甘油脂。圖片翻譯/編輯:家天使編輯團隊。|Photo Credit: 《美國心臟病學院雜誌》 結論:想要預防高血脂,諮詢專業醫生最有效 保健食品真的是五花八門,很多都沒有科學證據具有療效,或是有些的確有效果,但需要正確的使用方式,因此若是真的要控制血脂,會建議可以諮詢醫生的意見,並且也可以依照以下方式來做: 改變生活習慣是最重要的:飲食調整、規律的運動、體重控制及戒菸等,不只可以降血脂,也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。
然而其他六種保健產品跟安慰劑比起來,並沒有很顯著的差異。服用藥物時的禁忌:不可與葡萄柚汁併服。除了乳癌之外,其卵巢癌的機率也高達16-60%(估算到70歲)。
當DNA的損壞累積到一定程度以上的時候,其癌症的風險就開始大大增加了如果是在一般風險的人是不用做RRSO的,因為既然稱為風險降低的手術,其目的就是為了要讓風險增加的上述族群能有預防卵巢癌的選項。帶有BRCA突變者,其乳癌等的發生年紀比一般人來的早,從20-30歲就開始有乳癌風險,且終其一生的乳癌發生機率為40-87%(估算到70歲),且其中BRCA1對乳癌的重要性是比BRCA2高的。如今以婦產科來說,在罹患卵巢癌的病患中,若是有BRCA或是同源染色體修復的突變者,對於一種稱為PARP抑制劑的標靶藥物是較有療效的。
也因為基因相關的數據其實更新的很快,如果你要做RRSO這個決定是奠基於超過一年以上的基因篩檢(非以上提及的基因),那我們都建議醫師可以再重新審視一下新的基因資料庫怎麼說,像是ClinVar這個資料庫裡面都有最新的資訊可以查詢。除了上述的基因之外,還有其他基因突變是與卵巢癌相關的,也是跟雙股DNA的同源修復(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pathway)相關的基因,包含RAD51C、RAD51D、BRIP1I等等,有此類基因突變者其終生罹卵巢癌的風險較一般族群高了2-6倍,但以現今的建議而言,只有帶有BRIP1、RAD51C、RAD51D等基因突變者,會建議施行RRSO。
≥1男性家族成員確診為乳癌(年齡:不限制)。圖片來源:作者提供 我該做基因篩檢嗎? 經過各式媒體報導之後,一定很多人好奇自己是否也需要做BRCA等基因篩檢。≥2的女性家族成員診斷出患有乳腺癌,其中一人被診斷時≤50歲。大家發現了嗎,除了乳癌之外,帶有此基因突變者其卵巢癌的風險也是大幅增加的,因應了這個卵巢癌增加的風險,我們有一種手術稱為風險降低的雙側卵巢輸卵管切除術(Risk-reducing Salpingo-oophorectomy,RRSO),以下簡稱RRSO,今天就讓我們來好好聊聊這個議題,最後再來探討為何我認為裘莉的選擇可以做得更好吧。
在參考台大醫院與國外的相關著作後,具有以下條件的你,可能會是建議檢測基因的族群,但在檢測之前也一定要跟你的乳癌、婦癌專科醫師做討論喔: ≥2名女性家族成員確診為卵巢癌(年齡:不限制)。≥1女性家族成員確診乳癌和一個家族成員確診為卵巢癌(可以是同一位家族成員) ≥1女家族成員。在2013年,著名的影星安潔莉娜裘莉(Angelina Jolie)在美國《紐約時報》投書,是一篇題為「My Medical Choice」(我的醫療選擇)的公開信。除了乳癌之外,其卵巢癌的機率也高達16-60%(估算到70歲)。
其實以各個研究來看,主要是有家族性或是家族中有早發的的乳癌、卵巢癌,會比較建議做此項檢查。在信中她提及因為她的家族史有BRCA1的基因突變,且她的母親在46歲時罹患乳癌,並在56歲時往生。
3. 有遺傳性非瘜肉結直腸癌(Hereditary non-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, HNPCC):又稱林奇氏症(Lynch syndrome),是一種自體顯性遺傳疾病,這個疾病與MLH1、MSH2、MSH6、PMS2和EPCAM等MMR基因(mismatch repair gene)突變並失去功能有關。目前在家族史裡面,也有各種不同的計算方式,其中算的不外乎是家族成員罹患乳癌、卵巢癌的人數、發病年齡等。
而她自己也因為篩檢出了BRCA1的突變基因,所以選擇預防性的切除雙乳,在當時被稱為是女英雄,但她的決定真的夠周全嗎? Photo Credit:AP/ 達志影像 安潔莉娜裘莉(Angelina Jolie) 先來簡介一下,BRCA這個基因突變分為BRCA1跟BRCA2,是1990年代在美國被發現的,前者在總人口的盛行率為0.07%-0.24% ; 而後者為0.14%-0.22%。最危險的地方在於這個疾病會增加除了子宮內膜癌之外,也會增加大腸癌、胃癌、泌尿道相關癌症跟卵巢癌,而卵巢癌的風險從未得此病的1-2%大大提升到了9-12%,不可不慎。當DNA的損壞累積到一定程度以上的時候,其癌症的風險就開始大大增加了。2. 帶有BRCA2基因突變者:其終生卵巢癌的風險為13-23%「桐野夏生的書讀起來,像身處無法開除濕機或冷氣的潮濕雨季,惡意的黏膩感怎麼也甩不掉。文:愛麗絲 「星期天郵差不送報,每逢星期一,郵差送來星期日、星期一兩天份的《國語日報》,總跟等在門邊的我說:『妹妹今天有兩份喔。
」周慕姿清楚自己一向對「人」的故事感興趣,舉凡文學小說、歷史與社會學,和她大學、研究所就讀的傳播領域,都與人息息相關。如今回想,周慕姿自嘲極其駑鈍,「像別人懂得品茶,我只會說哎呀喝水就好。
」在政大圖書館,周慕姿毫不挑食,照順序將台灣文學一排排讀畢,更全心投入最愛的日本文學。」細數宮部美幸寫作質與量同樣驚人、愛宅在家打電動、怕搭飛機,周慕姿笑稱「太好了,替讀者避掉許多風險,一定可以活很久,再寫個一二十年不是問題。
「文字大嬸」養成記,讀這本書超划算? 「我媽一開始以為我在查字典,後來才發現,我居然是真的在讀字典,」字典詳載每個詞語的緣由故事,排版密密麻麻,童年時期,周慕姿手捧一本字典就能讀得昏天暗地,「超好看又划算的啊,字這麼多又這麼小,一本字典我可以讀很久耶。」周慕姿語帶保留,身為重度閱讀者,雖喜愛紙本書的份量與手感,近幾年因考量便攜性嘗試閱讀電子書,「因為我旅行堅持要帶書,而且是厚的書,」周慕姿笑稱先生總為此頭痛,而以手機、iPad閱讀電子書則完全解決這項困擾,電子書的劃線、搜尋功能,也使閱讀專業理論書籍變得輕鬆許多。
」周慕姿「理性」分析:「那時候就是大嬸性格,覺得這種排版空隙那麼多,根本是騙錢嘛。」 從事心理諮商,周慕姿目前閱讀取向約70%為與專業領域相關書籍,30%則仍是她過往最喜愛的文學小說。」 周慕姿國中時喜愛《金田一少年之事件簿》等漫畫,高中讀三島由紀夫、村上春樹,大學時,政大圖書館對周慕姿而言宛如寶庫,「我真心覺得圖書館不必多漂亮,只要書夠多就行了。」 大學、研究所時期,周慕姿另一類心頭好則屬桐野夏生的《異常》、 貴志祐介的《深紅色迷宮》等作品。
《三島屋奇異百物語》怪談系列同樣使周慕姿著迷,「之前我還以為這系列要完結篇了,真是開什麼玩笑,怎麼可以結束呢。同樣熱愛閱讀的父親,除了童話故事、民間傳奇,帶給周慕姿的書則是《紅樓夢》、《山海經》兒童版等讀物——「都帶這種字很多的書給我,」或許因此,周慕姿從小熱愛文字密集的作品。
」文字大嬸魂如影隨形,周慕姿甚至一度告訴友人,《字典》、《六法全書》等文字極其緊密的書籍,才是最划算的選擇。宮部美幸《模仿犯》上下卷共逾七十五萬字,「這麼厚字這麼多,多棒啊。
」笑稱自己彷彿從小培養大嬸心態,偏好閱讀歷史文學等書籍,又厚又重、字數繁多。「我不好說花多少錢買書,總之是滿多的啦。
然而,雖畢業於新聞系與廣電所,周慕姿卻發現自己並不喜愛新聞媒體領域工作,任職基金會五年後,周慕姿仔細考量自己渴望的未來工作與生活,並諮詢相關從業人員、理解他們的現實生活後,她辭去工作,考取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所,自此轉換跑道。每回與母親至基隆廟口,玲瑯滿目的商品與飲食激不起周慕姿的興趣,反倒是等待母親期間,待在何嘉仁、金石堂書局裡的時光便足以構築天堂。她廣泛閱讀推理小說,特別著眼於和歷史或社會現實相關作品,舉凡松本清張、乙一、川端康成、東野圭吾、宮部美幸等皆在周慕姿的守備範圍。」周慕姿開玩笑地說,自己年輕時大概喜歡「見血的文學」——推理犯罪經常見血,三島由紀夫刀刀見血,川端康成則在字裡行間,冷不防戳你一刀,精準無比。
書寫江戶時代的《這個世界的春天》除扎實考證歷史細節,亦不乏宮部美幸特有的療癒人心——即便真相可能殘酷,黑暗中仍有微光。」從小養成的文字大嬸,曾以圖書館管理員、書店店員為志業,期待遍覽群書,「但我現在知道,不必做這些工作也能讀很多書喔。
知道自己一直都喜歡,已經是一件很棒的事了 「透過閱讀,我可以照自己的速度理解一個人的想法、生活,對我這種很討厭上課的人來說,實在是很棒的事啊。「過程中我一直覺得會不會念不下去?懷疑自己真的能成為好的心理師嗎?」起初,周慕姿一面適應和過往求學習慣截然不同的教學文化,一面強烈感覺自己與其他同學的背景、性格似乎不太相同,「我就是走一步算一步。
」周慕姿從小熱愛閱讀,談及當時殷切期盼的《國語日報》,仍是高舉雙手歡呼的興奮。小學時,除了家中藏書,圖書館與書店是周慕姿主要書籍來源。